发布日期:2024-08-13 01:09 点击次数:98
华夏时报记者吴敏北京报道配资炒股是否合法
时隔四年,幸福人寿董事长一职再迎变动。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原复星保德信人寿总经理陈国平将接替王慧轩拟任幸福人寿新一任董事长。
陈国平是寿险业老将,曾供职于平安人寿和新华保险,拥有20多年业务管理经验。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陈国平的业务能力非常强,在新华保险浙江分公司任职总经理期间,业绩表现非常“彪悍”。
从“旧主”中国信达清仓离场,到紫光集团接盘上位不久就破产重整,幸福人寿近些年数次被推向聚光灯之下,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此番入局幸福人寿,对陈国平而言,压力并不小。
董事长拟变更
陈国平自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于1996年加入平安人寿广东分公司,从基层起步,后一路升迁,曾任中支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
2002年,陈国平离开平安人寿,转战新华保险,担任江苏分公司总经理。5年后,他又出任新华人寿浙江分公司总经理一职,直至2019年。在此期间,陈国平管理个险人力过万,在其带领下,新华保险浙江分公司两年保费合计超过100亿元,牢牢占据当地市场第四位。
2019年8月,陈国平加盟复星保德信人寿,出任该公司第四任总经理,目标以彻底摈弃“先有规模,再有质量”的传统队伍建设思路,推进复星保德信人寿打造一支高收入、高产能、高留存的“三高”队伍。
在行业个险经营普遍面临负增长时,陈国平带领复星保德信人寿连续两年实现个险新单正增长,且人力产能得到较好提升,在普遍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中显得尤为难得。
去年4月,陈国平在微信朋友圈官宣其辞任复星保德信人寿总经理一职。但不论是在新华保险还是在复星保德信人寿的任职经历,陈国平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能力。
此次空降幸福人寿,距离陈国平离开复星保德信人寿已接近一年,若其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批复,陈国平将接替王慧轩成为幸福人寿“易主”后的第二任董事长。对于此次更换董事长具体出于哪些考虑,《华夏时报》记者曾联系幸福人寿方面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对方回复。
目前,幸福人寿官网显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仍为王慧轩。现年58岁的王慧轩出身“人保系”,其于2006年9月进入保险行业,不仅主导筹建了两个寿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还先后担任中国人寿和人保寿险三个省级分公司的主要领导职务。2009年4月,王慧轩在中国人保寿险总公司,任执行董事、副总裁。
直到2016年7月,时任中国人保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的王慧轩辞职,加入紫光集团,任紫光集团董事、联席总裁。开始为紫光集团积极布局保险产业。
王慧轩加入紫光集团8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3月,一份紫光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中青人寿的公告即流出,但至今未有下文。
重新创设一家保险公司的路子走不通后,王慧轩开始“曲线救国”。
2018年底,紫光集团通过定增的方式,以28亿元取得诚泰财险3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9年6月任诚泰财险董事长。2020年7月,诚泰财险受让幸福人寿控股股东中国信达所持有的30%的股份,成为幸福人寿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王慧轩获批担任幸福人寿董事长。
近期,光伏组件“五巨头”之一的阿特斯(688472.SH)主动披露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情况,从预告的数据来看,公司上半年的利润为12亿元到14亿元。
据数据,截至7月23日,在A股房地产分类上市公司中,共有69家涉房企业公布了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其中,44家公司预告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占比63.76%,仅有25家公司实现盈利。
银保渠道销售占比超8成
紫光集团入股后,幸福人寿管理层也经历了调整,主要以“人保系”为主。除了王慧轩,该公司总经理廖定进同样出身“人保系”。此外,幸福人寿7位高管中有5位曾在人保寿险有过就职经历。
幸福人寿向来倚重银保渠道,2019年至2021年,幸福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90%、71.10%、77.79%。2022年,幸福人寿在深化与建设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国有大行合作的基础上,还新增与东莞银行、兰州银行等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的合作渠道,其全年银保渠道销售占比也进一步升至83.28%,个险渠道销售占比仅为12.95%,
联合资信在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幸福人寿保险业务销售对于银保渠道的依赖度较高,且渠道呈集中化趋势,渠道多元化程度较低,渠道控制力较弱。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保渠道业务价值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风险也在加大,如果通过银保渠道卖出的产品中,保障型产品占比较小的话,也会面临满期给付的资金压力。据联合资信出具的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2023年,幸福人寿退保金76.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06%。
高管团队来自以“银保建司”著称的人保寿险,优势非常明显。但不足在于缺乏个险队伍建设和管理经验。陈国平的到来,或许可以弥补幸福人寿在个险渠道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资信出具的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还指出,幸福人寿存在较大规模的非标投资,截至2023年末,幸福人寿所投资的非标资产涉及违约的账面余额为53.81亿元,针对违约投资合计减值计提比例约为46.95%。
联合资信认为,存量非标投资规模较大且在当前信用事件频发的市场背景下,需关注存量违约资产收回以及未来质量变化情况。此外,需关注不行使“18幸福人寿”赎回选择权对幸福人寿财务成本上升、财务数据表现及偿付能力等带来的影响。
三成股权被质押、冻结
再将目光聚焦到幸福人寿的身上。成立于2007年的幸福人寿,由中国信达、中国中旅等15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是AMC系的首家保险企业。开业之后,幸福人寿通过快速铺设机构,仅三年时间,就设立了22家省级分公司。
按照寿险业“七平八盈”的经营规律,幸福人寿也不例外。2009年至2014年的6年间,该公司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2015年,中短期存续产品销售火爆,幸福人寿扭亏为盈,实现3.35亿元净利润。
随后的两年虽然净利润有所下滑,但持续三年的盈利也让幸福人寿股东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也直接反映在对幸福人寿的增资中。2011至2017年的七年里,幸福人寿的股东几乎每年都会对其进行增资,2015年盈利后,股东的增资力度更是空前,2016年年底、2017年3月的两次增资中,累计出资近70亿元,幸福人寿也由此迈入“百亿资本俱乐部”,注册资本金达到101.30亿元。
但幸福人寿2018年的表现直接粉碎了股东方所寄予的厚望。那一年,幸福人寿投资失利,以68亿元的巨额亏损成为当时业内的话题王。2019年1月,中国信达也因净利润下滑三成而发布盈利警告,并指出幸福人寿产生了较大的归属于中国信达股东的应占亏损。同年6月,中国信达称为了回归主业拟出清幸福人寿股权。次年7月,诚泰财险受让幸福人寿30%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凭借较好的投资收益,幸福人寿又在2019年收复失地,并连续四年盈利,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0.76亿元、0.97亿元、5.16亿元、1.71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南京银行的投资收益大增6.35亿元。
但2023年,幸福人寿再次由盈转亏,实现净利润为-2.78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以及将采取哪些手段扭亏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曾向幸福人寿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对方回复。
不过,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告诉本报记者:“从披露信息看,幸福人寿2023年前三个季度略有盈利,但是全年亏损。也就是说,亏损产生于第四季度。主要原因应该是第四季度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只有0.97%造成的。”
在李文中看来,幸福人寿应该加强公司投资团队建设,提升投资能力,改善投资收益。同时,该公司还需要适当调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应对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给公司带来的压力。
除了业绩亏损,幸福人寿还有3成股权处于被质押或冻结的状态。“股权是否质押是股东的权利与决定,往往也是股东财务安排需要,一般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但股权质押比例过高还是会对公司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配资炒股是否合法,股权冻结可能被视为公司股东财务状况不佳或存在法律纠纷的信号,或者是股东对公司经营缺乏信心的信号。”李文中指出,这可能对公司的形象和品牌价值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可能进一步导致客户流失、合作伙伴信心下降等问题,从而损害公司的市场竞争力。